(相关资料图)
近日,湖北荆州警方依法对篡改同学高考志愿的违法行为人项某宇给予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据调查,项某宇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在学校拍下同学的准考证号,使用电脑登录高考招生平台多次试密码,成功登录同学的账号后,非法篡改其高考志愿。目前,省招办已准备恢复受害人之前填报的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是关系到考生录取结果的关键环节。每一个经历十年寒窗的考生都不容易,如果志愿遭到他人篡改,最终影响入读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受到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对此,司法机关也表达了“零容忍”的态度,篡改高考志愿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犯罪,相关罪名包括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因为一时冲动之念篡改他人志愿,将面临严肃的法律后果。
梳理近年来的新闻报道,高考志愿遭他人篡改事件并非个例。2016年,山东菏泽单县发生一中学生陈某篡改四名同班同学高考志愿案。2021年7月,河北省衡水市高考考生周某及其家属报案,称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人篡改。而在今年高考录取阶段,湖北随州也曝出一起学生高考志愿疑遭他人篡改的新闻。
就在几天前,教育部也提醒广大考生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面对时有发生的篡改高考志愿案件,有关部门加强法律规则教育,加强执法惩治力度,提醒考生保护好自己的填报系统密码等信息,固然是预防类似案件发生的重要方法,但同样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一些人从产生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想法到真正实施,似乎轻而易举就得手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安全门槛是否需要升级?
公开的多起案例显示,那些侵入志愿系统实施篡改的,并非掌握高超网络技术的“黑客”,很多都是考生的同学、好友、教师等熟人。这些考生身边的人,只要掌握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身份信息,就能登录志愿填报系统修改志愿。比如,发生在湖北荆州的上述案件,就是违法行为人掌握考生准考证号以后,通过“试密码”成功登录了同学账号。
因此,只有加强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安全验证技术,才能堵上他人只要掌握账号、密码就能篡改志愿的漏洞。正如不少网友所建议的,填报志愿的网站可以实施动态口令和反复输错密码的短信通知,可以在密码之外要求填写手机验证码,还可以实施人脸识别验证。这些安全措施在人们日常使用网络系统时已经非常普遍,相关技术也很成熟,拿来使用就可以了。
高考志愿填报虽然一年只有一次,每年也不过只有几天时间,但志愿填报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填报与其强调“方便”,不如更注重安全,考生一般也不会在意登录程序为了提高安全性而多几个步骤。为此,高招部门还应本着对每一个考生负责任的态度,加大技术投入,推进系统升级,以足够高的安全门槛守护志愿填报信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