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文 | 陆夷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张”、广东博物馆开启“夜场”模式、江苏推出千余项“博物知旅”活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暑假,“文博游”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种文化含量极高的消夏方式,并非一时的火爆,而得益于长期以来的持续升温和集中释放。这既体现出文物“活起来”“火起来”焕发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彰显了广大群众文化自信的显著增强,以及对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由衷喜爱。
客观来看,报复式“文博游”也让解决紧随其后的现实问题变得更加紧迫。一是参观需求激增之下,“一票难求”、黄牛倒票等情况出现。二是“打卡”人潮摩肩接踵,势必造成参观体验大打折扣。一旦遇到旅游团、研学团或者不遵守秩序的参观者,更难沉下心来细细观赏。三是展览多“单打独斗”,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相对缺乏。
从长远来看,“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必将成为今后文博场馆面临的常态。眼前的现实问题所暴露出来的,根本上是文博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面对更多元更强烈的期待,必须直面制约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文博场馆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用更加彰显。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实现观众的“看展自由”,并将其转化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文博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从这个角度看,让参观能够“说走就走”“想看就看”,无疑是一个良好开端。
【作者】 陆夷
南方评论
关键词: